说到梁山好汉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。关于他们的故事,各种版本流传至今,耳熟能详。他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,而其中的高潮与悲壮,更是让我们每每提起时都忍不住感叹。说到梁山的108位好汉,谁才是最强者呢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,但业内普遍公认的,非武松、鲁智深、林冲三人莫属。三人论实力,谁也不相上下,真要用“强弱”来排名,反而显得无从下手。然而,巧合的是,这三位大英雄都曾在政府中担任职务,也算得上是官员。那么,从官职上来看,谁又才是最厉害的呢?
鲁智深的经典外貌,圆头大耳,嘴方鼻高,给人一种憨厚却威武的感觉。他曾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官,这个职位可不小,但鲁智深的故事却充满了曲折。由于性格过于直率,见义勇为时打死了镇关西,迫于朝廷的追杀,最终选择出家为僧。那么,这个“提辖官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?《水浒传》虽是小说,但它依然依据了许多历史背景。《水浒传》中的提辖官并没有在宋朝正史中出现,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书中的描述和一些史料来推测。提辖官,主要负责带领兵马征战,可视作一种武官。武官有高有低,提辖官到底算什么水平呢?其实,提辖官就像是士兵中的小队长,类似于现代的城管,负责日常巡逻和一些地方性的事务。宋朝的《论五事》一书中提到,很多城市都设有提辖官,而且一个城市通常会有不止一个提辖官,负责管理士兵以及打击常见的违法犯罪。从这一点来看,鲁智深的提辖官,虽为官职,但并没有什么实权,勉强维持生计,无法指望富贵荣华。到了北宋末期,提辖官的职能逐渐变得多样,除了军事任务,也有了文官职能,如赈灾、开采矿物等。但即便如此,鲁智深的职务依然无法让他施展才华,常年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,无法实现人生理想。再加上提辖官的晋升空间有限,鲁智深的心境愈发颓废,最终他选择了出家,试图净化内心。说起来,鲁智深的这一生,不免让人感到一丝凄凉。
展开剩余63%提到“八十万禁军教头”,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,必定是林冲带领千军万马,威风凛凛的画面。与鲁智深的提辖官相比,这个职务显得更加高大上,仿佛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档次。然而,事情并非如此简单。所谓“八十万禁军”,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有那么多兵力,因北宋末期军力不足,许多军队处于驻扎或赈灾状态,真正由林冲管理的兵力不过是几百人而已。而所谓的“教头”,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重大的职务,实际上仅仅是负责教授士兵的训练,类似于现代部队中的班长。而且,在当时,教头这一职务数量庞大,单一个府就有几十个教头,全国范围内有几百个教头,因此,林冲的职位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。更重要的是,教头并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,他们只负责日常的训练工作,相当于现代的士官。即使林冲在武艺上有所建树,但若没有上司的提拔与赏识,才华始终无法得到充分展示。所以,林冲的职位也不过是一个低级的教练而已。
至于我们熟知的武松,他在《水浒传》中的职务是“都头”,是县里的地方官员,直属县衙管辖。与鲁智深的提辖官有很大的区别。提辖官虽然职位较低,但仍归属于朝廷,而武松的“都头”则是在县一级,由一个知县直接管辖。这个职务看起来像是一个官员,但其实质上更像是一个捕快,负责抓捕逃犯的工作。这样的职位严格来说并不算是“官职”,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。对于“都头”的职务,大家的看法也不一。有些人认为它相当于现代公安局局长,但也有人认为,它只是公安局里的一个普通办事员。后者的说法显然更为准确,因为武松常常亲自出马抓捕逃犯,而不是指派下属去做。如果都头真是公安局局长,那他就不会亲自做这些工作了。由此可见,武松的职位处于社会底层,职权也极其有限,在宋代连编制都没有,仅仅是谋生的一个小职务。如果把这与现代社会对照,它的地位相当于县公安局中的普通办案人员,数量庞大、背景平凡。
综上所述,虽然三人都具备强大的武力,但从官职的角度来看,差距却非常显著。武松无疑在职权上最弱,林冲次之,鲁智深则在这三者中占据了最高的职位。尽管如此,职务高低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。三人虽然都在官场上有所任职,但他们更为人所称道的,仍然是那份敢于冒险、为民伸张正义的热血精神。正因为如此,三位梁山好汉的故事,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理想,勇敢面对挑战。最终,他们的武力与忠诚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,这份深厚的友情与相互扶持,也无疑是天意的安排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