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题目,一些人会吃惊。
什么情况?真假?
古代科举史,有这样的考试?
当然,有。
考生1人选考官、定状元。
这也太爽了!
不过,可能只有1次。
哪个朝代?哪一年?
究竟哪个考生?
根据记载,从冷门视角展开
【历史留白33】
光启二年,886年。
又是一年科举。很多人从全国各地,进京考进士。
展开剩余78%其中,就有考生甲。不幸的是,遭遇意外。
唐僖宗逃亡梁州、洋州。宦官、官员跟着跑。
大多数考生见状,垂头丧气地回家去。
朝廷意外发现,后面缀着1人。
考生甲没有回家,反跟着朝廷跑。在古代科举史上,非常罕见。
这年轻人有点意思。朝廷开始关注他。
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,考生甲追到唐僖宗的行在。什么是行在?皇帝在外面的临时住处。
朝廷一看,这小伙子有颗爱国心。既然辛苦追来,不能寒了他的心。
分临时住处时,也把考生甲算在内。
毕竟在外逃亡,住宿条件有限。做不到一人一屋。只好两人一屋。
考生甲见状,表示可以接受。他便和中书舍人郑损同住。
和平年代,根本没这种机会。也只在动乱时期,才如此。
考生甲热爱大唐,也有个人想法。
他从京城追来,为这年科举考试。
同屋的郑损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考生甲回:“晚生陆扆。”“扆”是生僻字,同音甲乙丙丁的“乙”。
因为住一个屋檐下,中书舍人郑损得以有机会观察他。
发现陆扆是个人才。
此刻,皇帝身边不是宦官,就是官员。只有陆扆一人是考生。他便进入宰相韦昭度的视线内。
陆扆也发现韦昭度。两人便聊起来。一开始,先客套。聊着聊着,陆扆说心里话。
他表露,迫切想早点做进士。
宰相韦昭度也发现,陆扆是个人才。他实话实说:“现在是盛夏,已经过了考试的时间。让谁做主考官?”
考生陆扆聪明,选择跳过宰相前面的话,回答后面的。他说:“谁做主考官?中书舍人郑损就可以。”
好家伙,直接推荐自己的同屋。
宰相韦昭度怎能不知,陆扆与郑损同住。陆扆确实是个人才。宰相顺水推舟,同意任命郑损为主考官。
到此,自己选主考官完成。还剩一步。
唐僖宗都在外逃亡,宰相韦昭度没心思举办科举。
于是,让考生陆扆全权张罗这次考试。
陆扆乐滋滋。
自己高兴地写榜文。自己兴奋地写书贴。自己决定哪天考试。
自己答卷。自己阅卷。自己定自己为状元。
主考官郑损,就是走个过场。
陆扆大热天宣布,自己状头及第。
在古代科举史上,是一次奇观。
等到返回京城。陆扆在翰林院当官。自己选考官、定状元,被传开。又正值大热天,同事讥讽陆扆:“今天这日子,适合某人写榜文啊。”
陆扆不怕,反正有才。你们越嘲讽,他越努力。陆扆做到户部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
作为考生,1人选考官、定状元,堪称古代顶级科举待遇。
主要参考资料《太平广记》《新唐书》
发布于:山东省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